立夏,全年第七個節氣。夏天的第一個節氣,表明夏季的開始?!跋摹保局钢性貐^的人。《說文解字》說:“夏,中國之人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引申之義為大也。”“夏”是象形字,表示堂堂正正、高高大大的人。于是延伸義就是萬物長大。中國人把自己這個民族命名為“華夏”,那是又漂亮又高大的意思,是不是自信心滿滿?“立”,“建始也”,不同于一般的開始,“建始”就像建筑物一樣豎起來,讓人看得見了。春種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,春天萬物就在生長,只不過到了夏天,這種長大讓人清楚地看得見了。
清代詩人王國維說:“最是人間留不住,朱顏辭鏡花辭樹。”春天到底是義無反顧地走了,全然不管我們如何不舍和挽留。立夏節氣有三候,第一候“螻蟈鳴”,土狗子叫了。有人說螻蟈是蛙類,或鼠類。南宋權相賈似道這樣描述螻蟈:“螻蟈之形最難相,牙長腿短頭尖亮?!边@可不就是土狗子?完全與蛙和鼠無關。第二候“蚯蚓出”,盛唐詩人儲光羲把蚯蚓作為田園生活的代表:“蚯蚓土中出,田烏隨我飛。”第三候“王瓜生”。王瓜是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,紅澄澄的橢圓形果子掛在藤上,非??蓯郏乔鍩?、生津的中藥。離開農村后,我就沒有再見到過王瓜了。
時光中的春、夏、秋、冬統稱“四時”;節氣中的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,與春分、秋分、夏至、冬至合起來就是“八節”。這都是從天文學角度,對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劃分。從氣候學來說,連續五天平均溫度超過22℃才算入夏。所以“立夏”與“入夏”不是一回事。當然,立春、立秋、立冬,也是一樣的道理。
春,花是“花旦”;夏,樹才是“主角”?;馃岬年柟庀?,樹蔭是很多人的最愛?!叭蹮o聲惜細流,樹陰照水愛晴柔”“借與門前磐石坐,柳陰亭午正風涼”……都是進入了課本的詩篇。春分時刻,太陽直射點從南到北越過赤道,北半球白天越來越長,到了夏天就更明顯了。唐末大將高駢寫道:“綠樹陰濃夏日長,樓臺倒影入池塘。水晶簾動微風起,滿架薔薇一院香?!濒耵裎浞?,也是大詩人,所以我們說唐朝是一個詩歌的時代。
舊時立夏有一些有趣的習俗,可惜城市化之后愈行愈遠。比如說斗蛋,就是把煮熟的雞蛋,尖頭碰尖頭,碰破的認輸。春分豎蛋,立夏斗蛋,我小時是窮光蛋,是不能拿出來豎或者斗的。立夏更常見的習俗是“稱夏”。在男女老少的圍觀中,壯漢拎起一桿秤,小孩子又興奮又忐忑,輪流站到籮筐里,稱重量。調皮的孩子一屁股坐在籮筐里,招來一頓嗔罵,因為用竹篾編織的籮筐不怎么經得起折騰。秤砣只能從小的數字慢慢移到大,表示越長越重,意味著健康。秤桿子還高高上翹的時候,要趕緊停下來,報出數字。小孩子急吼吼地問爸媽,去年多少斤,然后算出自己長了多少。秋收冬藏,人和動物一樣,長膘都在冬春。那時,只恨自己不胖,就跟現在只恨自己不瘦一樣。
一年四季,最舒適的季節是初夏??此纬娙?,一個個都在干什么。蘇舜欽說:“樹陰滿地日當午,夢覺流鶯時一聲”,大白天睡覺;蘇軾說:“碧紗窗下水沉煙,棋聲驚晝眠”,也是大白天睡覺;楊萬里辭官不做,早晨睡到自然醒,中午還補了一覺:“日長睡起無情思,閑看兒童捉柳花。”男人如此,女人亦然,不需要找理由,朱淑真說:“謝卻海棠飛盡絮,困人天氣日初長。”
人在征途,身不由己?!昂螘r得遂田園樂,睡到人間飯熟時?!睆墓诺浇?,睡覺的自由都是最難得的自由。像我們這樣的假白領、真藍領,節奏快、壓力大,大白天睡覺更是非常奢侈的事情。
出品:“學習強國”上海學習平臺、新民晚報·夜光杯、上海江東書院
總策劃:周智強 閻小嫻
策劃監制:周文菁 劉芳
統籌:朱霖 吳南瑤 韓力